中國水利網站9月10日訊 (記者 廖金源)今年7至8月份,江西降雨異常偏少,全省持續(xù)晴熱高溫,江河水位持續(xù)下降,水庫蓄水日趨減少,用水需求不斷增加,出現(xiàn)嚴重旱情。從這段時期的降雨量、高溫天數(shù)、蒸發(fā)量、連續(xù)無雨天數(shù)等看,均與大旱年2003、2007年相當。然而,從旱情影響、旱災損失看,卻明顯小于大旱年2003、2007年。據(jù)統(tǒng)計,今年干旱高峰期江西省農作物受旱面積721.3萬畝,而2003年全省受旱面積1586萬畝,2007年1529萬畝。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面對今年嚴峻旱情,江西省應對及時、組織得力、調度有方,大大減輕了災害損失。大旱小災,尤其得益于近幾年加快水利建設,水利工程在抗旱中發(fā)揮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水庫除險加固蓄得一庫清水
首先來看一組數(shù)字:2003年大旱中,江西全省有12座中型水庫低于或接近死水位,2044座小型水庫干枯見底;2007年有27座中型水庫接近或低于死水位,929座小型水庫干涸;而今年全省只有429座小型水庫干涸。
再來看一個典型案例:建于1965年的蓮花縣樓梯磴水庫,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養(yǎng)殖、發(fā)電等功能的中型水庫。因為運行多年,水庫一度不能正常蓄水,長期低水位運行。2010年水庫完成除險加固后,水位控制比原有水位高2米,蓄水量增加近100多萬立方米,實際灌溉面積由1.2萬畝提高到1.83萬畝,增幅超過50%。在今年特別干旱年份中,樓梯磴水庫依然還有197萬立方米左右的蓄水,經過科學合理調度,確保了下游1.2萬畝農田灌溉用水。
據(jù)統(tǒng)計,1998年以來,江西省列入全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規(guī)劃的病險水庫共計8708座,占全省水庫座數(shù)的89%。截至2012年底,已有3264座完成除險加固任務,國家共計投入資金103.88億元,共恢復和新增水利庫容18.2億立方米、灌溉面積446萬畝,灌溉效益14.05億元,有效解決了578萬多人的供水問題。
這些數(shù)據(jù)說明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水庫除險加固后,灌溉水量保障能力有了提高,抗旱能力得到加強,在今年的抗旱中,減災效益十分明顯。
小農水重點縣建設的幸!白詈笠还铩
今年嚴重干旱期間,走在田間小路上,隨處可以看到溝渠縱橫、流水歡暢。2009年中央啟動小農水重點縣建設以來,江西省有78個縣組織實施了小農水重點縣建設。這些小農水工程,在今年抗旱中大顯“身手”,凸顯巨大的減災效益,真正實現(xiàn)了旱能灌、澇能排,農民得實惠。
以高安市為例,2009年、2012年該市先后兩次被列為小農水重點縣,共新建和整治渠道934公里,灌區(qū)水利用系數(shù)由0.45提高到0.65,年新增節(jié)水能力3752萬立方米,恢復灌溉面積18.5萬畝,改善灌溉面積33.6萬畝。在此次高強度的旱情中,該市雖然氣象旱情特別嚴重,但各灌區(qū)農業(yè)生產一切井然,絲毫看不到旱災景象,汩汩清水順著田邊、地頭的渠道流淌進農田和菜地,澆灌出一望無際、綠油油的稻苗和蔬菜,滿眼盡是綠意盎然。
再看永豐縣,該縣2009年以來連續(xù)四年實施小農水項目,共改造渠道灌溉面積30余萬畝,新建改建渠道1464千米。渠道改造前,有人用無人管,老化失修,堵塞、滲漏嚴重,上游水漂漂、下游沒水澆。項目實施后,渠道堵塞、滲漏得到根治,防止了水源流失,水流加速,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如從潭城鄉(xiāng)白水門水庫上游總干渠到洄陂村斗渠的引水時間縮短了5個小時,減少了大量放水時間,雙搶期間灌溉便利得多,有效保障了項目區(qū)禾苗灌溉。
五年來,江西省78個小農水重點縣累計完成總投資75.96億元,完成渠系整治總長度6.56萬公里,新增和恢復灌溉面積340萬畝,改善灌溉面積660萬畝,新增節(jié)水能力93700萬立米,成為農業(yè)生產、生活的生命工程。
水土保持工程讓山更青水更足
在今年嚴重干旱的形勢下,江西省水土保持工程效益得到檢驗,通過攔蓄改變水資源時間、空間分布,充分發(fā)揮了蓄水功能,有效減輕了干旱帶來的危害。
自2008年以來,興國縣在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樟江項目區(qū)的5個鄉(xiāng)鎮(zhèn)36個村共新建各類小型蓄水保土工程791處。據(jù)測算,轄區(qū)內各類水保工程正發(fā)揮明顯的水保功效,項目區(qū)內可減少土壤流失量14.92萬噸,增加蓄水能力33.72萬立方米,保護農田2230畝,保護民房28處,新增人畜飲水量7000立方米,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7050畝,受益人口達7.26萬。石城縣實施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的小流域抗旱能力比未實施小流域至少提高9天以上,旱災頻率比治理前下降了46%,災損程度普遍減輕。廣昌縣昌江項目區(qū)山地涵養(yǎng)水源能力明顯增強,溪水山泉不斷增多,農田抗旱能力提高6天以上,旱災發(fā)生頻率減少,有112公頃單季稻田變成雙季稻田。
2008-2012年五年間,江西省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16個項目區(qū)完成綜合治理面積20.8萬公頃,項目區(qū)127條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積由治理前的23.7萬公頃下降到現(xiàn)在的11.1萬公頃,下降了53.3%。流失強度大大減輕,其中強烈以上流失面積24161公頃,減少了59.1%。項目區(qū)植被覆蓋度由2007年的53%上升到76.4%。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為生物多樣性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提高了土壤肥力,涵養(yǎng)了水源,對抗旱起到有效作用。
江西是農業(yè)大省,也是水利大省。近幾年,加快水利建設,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小農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一大批項目對保障糧食生產發(fā)揮了明顯作用,極大地促進了糧食產量的增加。尤其是在今年的旱災中,各種水利工程經受了嚴峻的考驗,發(fā)揮了重要的抗旱救災作用。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13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