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鑿冰測驗 張健/攝
□本報通訊員 劉寧青
巴彥高勒水文站地處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位于黃河內蒙古河段上段、三盛公水利樞紐下延,斷面幾乎連年封凍,冰情復雜。春節(jié)前,黃河防總通報內蒙古河段已經(jīng)進入穩(wěn)封期,但受氣溫變化影響,流凌封凍河段長度和流凌密度仍不斷變化。這預示著巴彥高勒水文站春節(jié)假期并不輕松。
主持工作的“90后”副站長張健、“扎根巴彥不挪不動”的副站長李軍、“經(jīng)驗豐富老水文”侯寶柱、“一枝獨秀”王艷,4個人在這過了個不一樣的新年。
冬季的內蒙古晝夜溫差極大,站在室外必須穿好棉襖,裹緊棉帽,戴好手套。除夕早晨8點,小風,氣溫零下11攝氏度,跟往常工作流程一樣,張健在記錄氣溫,李軍和侯寶柱頂著寒風,用冰镩使勁擊打冰面“解救”凍緊的水尺,查看水位。
發(fā)完報文后,侯寶柱安裝好流速儀,大家穿好救生衣,系好救生繩,拿著流速儀、量冰尺、冰花尺等測流設備和破冰設備,小心翼翼地走上冰面。今年,巴彥高勒水文站全斷面封凍,只能采用鑿冰測驗的方法。
冷酷的嚴冬將冰面凍得堅硬,冰層厚達55厘米左右。光溜溜的冰面在陽光的照射下,不僅沒有融化的跡象,反而映射出刺目的光。李軍嘆道:“這冰可不好打!”說完,他用力揮舞著冰镩鑿擊冰面,冰塊四處飛濺。侯寶柱彎著腰,手持鐵锨,將碎冰碎屑鏟出來。一鑿一鏟間,冰孔慢慢形成,河水“咕咚咕咚”漸漸冒出來了。此時,沾了水的冰更難打,需要用更大的力氣、更快的速度穿透,才能打開一個窟窿。一個冰孔接著一個冰孔,李軍不斷鑿孔,侯寶柱不停鏟冰,張健嫻熟地操作測驗儀器并記錄數(shù)據(jù)。大家互相協(xié)助,輪流作業(yè),花費近3個小時,終于完成測驗工作。他們拿著工具離開時,身后斷面上留下23個冰孔。
測驗結束,大家開始除塵、灑掃、貼對聯(lián)、掛福字,紅紅火火迎接著新年的到來。第一次在外過年的張健站在測站院子里,給家人打電話報平安:“這里的春節(jié)不一樣,在站上過年挺好的!
對于張健來說,和同事在冰天雪地里倒計時跨年,是人生的第一次。但對于長年奮斗在一線的水文人來說,在春節(jié)堅守崗位卻是許許多多次。他們抱著“辛苦我一個,幸福千萬家”的信念,穿梭在冰面上,疾馳在河堤旁,忙碌在站房里,默默地奉獻著。
來源:中國水利報 2018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