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網站11月21日訊(特約記者 楊成)自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啟動以來,寧夏中衛(wèi)市及所轄各縣(區(qū))迅速行動,壓茬推進,全市河長制工作管理體系基本建成,基礎工作有序開展,河湖整治初見成效,重點治理項目順利推進,督導檢查落實到位,全市河長制各項工作推進取得階段性成效。
管理體系基本建成。一是組織體系實現(xiàn)全覆蓋。市、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三級河長制工作方案全部出臺,市、縣(區(qū))河長制辦公室全部組建并對外掛牌,從相關責任部門抽調21名工作人員到位開展工作。市、縣(區(qū))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均擔任本級總河長、副總河長,全市落實市、縣、鄉(xiāng)三級河長276名(其中:市級河長14名,縣(區(qū))級河長28名,鄉(xiāng)鎮(zhèn)級河長234名),各級河長全部就位。二是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市、縣(區(qū))堅持把制度建設作為河長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制定印發(fā)了《中衛(wèi)市全面推行河長制會議制度》等四項制度;根據中衛(wèi)實際和河長制工作需要,又補充制定了《中衛(wèi)市河長巡查制度》等四項制度。各縣(區(qū))也完善配套了相關制度,明確了河道保護、管理、治理“三位一體”職責,為河長制高效推進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河長履職盡責到位。各級河長通過認河、巡河、護河、治河等工作方式“走馬上任”,按照“全覆蓋、抓重點、明責任”的要求,市級總河長、副總河長率先調研中寧天湖、清水河等河湖,14位市級河長及時認領責任河(湖),加大對負責河(湖)的巡查調研力度,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問題、第一時間交辦問題、第一時間處置問題,既形成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又推動了工作開展?h(區(qū))級河長開展巡河23人、36次。
基礎工作有序開展。在河長公示牌的設立上,市河長辦完成14條市級河湖55塊河長公示牌安裝,各縣(區(qū))及鄉(xiāng)鎮(zhèn)完成縣(區(qū))級河長公示牌安裝78塊,鄉(xiāng)鎮(zhèn)級安裝168塊。在“一河(湖)一策”方案及河長工作手冊編制上,市級“一河(湖)一策”方案及《市級河長工作手冊》初稿已編制完成。沙坡頭區(qū)、中寧縣“一河(湖)一策”方案及《河長工作手冊》初稿也已完成,海原縣正在編制中。在宣傳培訓上,截至目前,市、縣(區(qū))共上報信息簡報38期。在10月26日至27日,市河長辦聘請河海大學教授、自治區(qū)水利廳相關專家,在市委黨校組織舉辦了全市河長制工作培訓班,對市、縣(區(qū))河長辦相關負責人、河長辦工作人員及各鄉(xiāng)鎮(zhèn)主管負責人以及市直各責任部門負責人進行了培訓。
河湖整治初見成效。沙坡頭區(qū)、中寧縣集中對黃河行洪區(qū)23家采砂場、11家小微企業(yè)進行清理整治,截至目前,已清理砂場19家、小微企業(yè)9家;海原縣對清水河行洪區(qū)內砂場及亂采亂堆等違法行為進行集中整治;結合秋冬季農田水利建設,各縣(區(qū))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高標準整治河長“責任河(溝)”成效顯著。同時,各縣(區(qū))探索建立河湖長效保潔機制,推行保潔員+巡查員的管理模式,共落實河湖巡查員47名、保潔員405名,為河湖巡查保潔管理提供了人員保障。
督導檢查落實到位。市河長辦先后對各縣(區(qū))河長制工作推進的實施方案制定、配套制度建立、主要任務落實等工作情況開展了三次督導檢查,并及時下發(fā)了督查通報,有力的促進了各縣(區(qū))河長制工作的順利推進。各縣(區(qū))共開展督導檢查5次。
河湖重點治理工程順利推進。中衛(wèi)市第四排水溝排灌水和排污水分離工程、中寧北河子溝治理工程等河湖治理工程相繼建成并投入試運行;市區(qū)中央大道水系、香山湖、應理湖、騰格里湖水面漂浮物打撈方案已編制,并落實相關人員進行漂浮物打撈,確保水系、湖面清潔;沙坡頭區(qū)第一、第三、第四排水溝治理方案已上報市政府待批;賀蘭山東麓衛(wèi)寧段北山防洪治理工程設計方案正在抓緊編制中;黃河寧夏段二期防洪(中衛(wèi)段)2017年度建設項目、黃河過境段水生態(tài)治理工程年度建設任務基本完成;全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項目已全部完成并投入運行。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17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