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網(wǎng)站6月21日訊(通訊員 孫又欣)易澇易旱的湖北,在6月9日入梅之后,疊遭三場暴雨輪番襲擊,大部地方一夜之間旱澇急轉。在持續(xù)10多天的抗洪救災中,始終做到了有力有序有效,確保了防洪安全、確保了抗洪減災。
一、旱澇急轉的嚴峻形勢
6月9日至19日,湖北省先后發(fā)生了三輪較強降雨過程,全省平均降雨172毫米,除了十堰、襄陽、隨州3市部分地方外,90%的面積遭暴雨覆蓋。連續(xù)發(fā)生的較強降雨,對大范圍緩解前期大旱極為有利,但形成了旱澇急轉危害,局部地方形勢嚴峻。
湖北省17個市州林區(qū)的82個縣市均遭暴雨襲擊,其中32個縣市為大暴雨,咸安、大冶、鄂州等地12小時雨量為192毫米至206毫米,達到特大暴雨量級,特別是通城縣左港站6小時雨量308毫米,為兩百年一遇,當?shù)貎H見,我省罕見。
目前湖北省大江大河水勢平穩(wěn),均在設防以下。但三輪暴雨中,345座水庫水位超汛限;洪湖、梁子湖、汈汊湖、斧頭湖超汛限0.44米至1.99米;咸寧的淦河半天水位陡漲5米,洪峰流量943立方米每秒,為歷史第四大洪水;通城雋水河幾小時水位陡漲6米以上,洪峰流量2258立方米每秒,為歷史第一位,超百年一遇;19日6時,舉水柳子港洪峰水位29.08米、超警0.08米,持續(xù)6小時后,水位退出警戒;高橋河等數(shù)十條中小河流出現(xiàn)洪峰、數(shù)百條山溝河溪突發(fā)山洪。
強降雨引發(fā)了山洪、滑坡、泥石流和城鄉(xiāng)漬澇等多種自然災害,除襄陽、隨州市外,其他15個市州林區(qū)的63個縣市不同程度發(fā)生暴雨洪災。由于降雨時空不均、降雨深度不等,最早現(xiàn)旱的十堰、襄陽、隨州3市雖有降雨,旱情有所緩解,但尚未解除。襄陽市維持抗旱二級應急響應,十堰、隨州兩市維持抗旱三級應急響應,目前3市受旱農田258.7萬畝,其中重旱21.3萬畝,有32.8萬人、9.3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
二、有序應對的工作成效
湖北省旱澇急轉的嚴峻形勢,引起了國家防總高度關注,副總指揮、水利部長陳雷等領導多次詢問情況,直接指導房縣堰塞湖搶險除險,專門為長江中游幾省啟動防汛三級應急響應;民政部、減災委也啟動了救災四級應急響應。國家防總還三派工作組分赴通城、赤壁、房縣具體指導抗洪搶險。這些關心和支持,鼓舞了干部群眾戰(zhàn)勝旱澇急轉危害的士氣和信心。
省委書記李鴻忠、省長王國生親自抓抗洪救災。當預報即將入梅時,李鴻忠書記、王國生省長及時批示,要求預防旱澇急轉危害;趙斌副省長主持專題會,安排應對工作。入梅首場暴雨后,李鴻忠書記、王國生省長和趙斌副省長于11日分赴重災的通城、赤壁、崇陽,現(xiàn)場指導抗洪救災,并匯聚咸寧市,召開了抗洪救災現(xiàn)場會,作出了以抗洪救災為重中之重,首保群眾生命安全,統(tǒng)籌抗洪救災與經濟發(fā)展各項工作的決策部署,要求全省依法防控、科學防控、群防群控,實現(xiàn)保民生、保家園、保安全、保運行、保增長、奪豐收的目標。省委、省政府辦公廳于12日專門下發(fā)緊急通知,對防御旱澇急轉危害的工作,作出具體安排。根據(jù)省委、省政府的決定,有防汛任務的地方,“三萬”工作隊全部轉為抗洪救災工作隊,協(xié)助基層做好工作。省委、省政府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部署,強化了抗洪救災組織領導。
根據(jù)洪澇危害嚴重程度,經趙斌副省長同意,省防指于15日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趙斌副省長三次主持應急會商會,具體研究部署應對旱澇急轉危害,和房縣堰塞湖險情處置;省防指還堅持每天業(yè)務應急會商,具體安排險情處置、洪水調度、巡查布防、搶排漬澇等方面的工作。重災的咸寧市啟動了防汛二級應急響應,市黨政領導坐鎮(zhèn)指揮,四大家領導全部在一線幫助工作;通城縣啟動了防汛最高規(guī)格的一級應急響應,舉全縣之力抗御嚴重暴雨洪水。潛江、天門等市和神農架林區(qū)啟動了防汛四級應急響應,加強暴雨洪水應對工作。黃石、鄂州等市防汛責任人全部進崗到位,實行包保責任,加強了一線抗洪救災指揮力量。出現(xiàn)水庫、湖泊、河流汛情的咸寧、黃石、鄂州、天門、潛江、恩施等市州,還啟動了專項防汛應急預案,加強日常管理、加密巡查、有效防范,保證了有力有序有效應對旱澇急轉危害。
省防指成員單位緊扣職責,落實任務,形成了抗洪救災合力。省軍區(qū)司令員汪金玉親率工作組連夜趕赴通城縣指揮部隊抗洪救災;武警湖北總隊楊波總隊長全程指揮救援行動。通過啟動軍民聯(lián)防、警民聯(lián)防機制共調集部隊、武警官兵、民兵預備役6300余人、出動車輛129臺、沖鋒舟94艘,共計轉移群眾2.05萬人,還完成了數(shù)十處加固堤壩的應急搶險任務。財政部門及時調撥資金,支持抗洪救災;氣象部門發(fā)布準確預警信息,為防汛工作提供了決策依據(jù);交通部門對運送防汛物資器材的車輛,免收路橋費,提供了快捷運行服務;民政部門對避險轉移的27.6萬人中,需要臨時安置的16.2萬人,保證了基本生活需求,維護了災區(qū)穩(wěn)定;農業(yè)部門指導災后扶苗洗苗,推進改種補種;國土部門加強地質災害監(jiān)測,減輕了滑坡?lián)p失;電力部門合理調度,保證了抗洪搶險和搶排漬澇用電;衛(wèi)生部門及時派出小分隊,開展巡醫(yī)問診,沒有發(fā)生疫病流行;水利部門加強洪水監(jiān)測、發(fā)布預警、指導搶險除險。
遭強降雨襲擊,通城五里鎮(zhèn)治全小二型水庫在6月10日出現(xiàn)漫壩險情,洪水沖刷壩體斷面近三分之一,加劇漫壩危險。在漫壩即潰壩,特別是壩體已經嚴重受損的十分嚴峻形勢面前,一位64歲的村民,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報告險情,指揮人員在第一時間進崗到位,轉移下游受威脅群眾300余人,組織勞力開挖溢洪道,庫水位迅速下降,當日9時庫水位降至壩頂1米以下,基本控制了險情。為加大安全度汛保障度,在省防指工作組具體指導下,當?shù)貙χ稳畮齑髩伪粵_毀的外坡實施培土碾壓,恢復了大壩原有斷面。加派專人,對水庫實行24小時現(xiàn)場值守,以便發(fā)現(xiàn)隱患,實施處置。當前全省小型水庫專管人員和中型以上水庫管理單位,加密了大壩、溢洪道、輸水管三大關鍵部位巡查,沒有一處險情惡化,保證了水庫安全。
各級防指加強水利工程設施的調度,全省大部分水庫都參與攔蓄洪水,發(fā)揮了攔洪滯洪的作用;對超汛限水位的水庫,依規(guī)重點調度,平穩(wěn)泄洪,截至20日累計下泄2.1億立方米,水庫削峰80%,充分發(fā)揮了錯峰削峰作用,保護了下游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城鄉(xiāng)生活生產秩序、交通干線安全。堅持田湖統(tǒng)籌、先田后湖、等高截流的原則,沿江濱湖地區(qū)及時開啟涵閘310座自排、調度骨干泵站21處、94臺,累計排水入江2.3億立方米,有效遏制了洪湖、梁子湖、汈汊湖、斧頭湖水位上漲勢頭,減輕了近70萬畝農田漬澇威脅。武漢市面對強度超過排澇標準一倍的大暴雨,開啟骨干泵站,累計搶排3290萬立方米漬水入江,保證了中心城區(qū)88個漬水點在短時間內暢通。
重災的咸寧市,抓緊水毀修復保民生,取得了較快進展。電力部門搶修受損線路96條、恢復用戶15.7萬人,其中通城縣城區(qū)全部恢復通電,部分偏遠山區(qū)的用電正在抓緊恢復中。交通部門出動人員1115人次,清理塌方2.6萬立方米、恢復橋涵9座、護坡1800立方米。電信部門保證了災區(qū)通信全部恢復。水利部門重點對治全水庫實施了溢洪道擴挖、對右壩沖刷處護坡夯實,完成了壩體修復;按照應急與謀遠相結合的原則,對潘河7處漫溢毀堤段,抓緊堵口復堤,完成土方4000多立方米,潰口全部復堤,為迎戰(zhàn)下一輪洪水提供了基礎保障。各受災地方,對投工投勞的水毀修復項目,還采取了一事一議的辦法,積極做好引導工作,正在組織實施恢復中。
十堰、襄陽、隨州3市黨政主要領導,一方面高度警惕防范旱澇急轉危害,一方面堅持將抗旱作為重要工作來抓。襄陽棗陽市加大抗旱攻堅力度,投入近300萬元,通過架機提水入前池,保證石臺寺泵站開機提水,使15萬畝中稻搶插有水可灌。目前旱區(qū)仍有12.6萬干部群眾堅持抗大旱,開啟固定泵站219處,臨時架機985臺提水,調度142座水庫放水,通過人力及工程措施,抗灌農田191.2萬畝,占受旱的65.2%,全部解決32.8萬人、9.3萬畝大牲畜臨時飲水困難。 三、成功處置堰塞湖險情
6月14日16時40分,十堰房縣上龕鄉(xiāng)二荒村二組平渡河右岸因雨發(fā)生山體滑坡,致6人失蹤,并造成堰塞湖。該滑坡體約15萬立方米,堵塞了進入堵河支流平渡河的河道,形成底寬70米、頂寬100米、高40米、厚50米左右的堰塞體,堰塞湖長500米、寬100米、容量約200萬立方米,直接威脅沿岸房縣、竹山縣2000多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堰塞湖之大在湖北防洪史上沒有記載,就全國來講,除了四川地震影響形成的堰塞湖外,其他的堰塞湖也沒有房縣堰塞湖大,而且氣象預報入梅第三場降雨將影響堰塞湖,形勢一度十分嚴峻。
截至19日,二荒村幾天時間內累計降雨51.2毫米,隨時威脅堰塞湖險情處置。在不利形勢面前,前線指揮部通過組織分批段實施三次爆破和人工擴挖,堰塞體左岸形成了20多米寬的泄流過水通道。截至20日,堰塞湖上游入湖流量1.98立方米每秒,出流2.6立方米每秒,出大于入,水位降至653.92米,并繼續(xù)緩落。目前降雨停止,庫容減至115萬立方米。在沒有強降雨的情況下,堰塞湖險情基本可控。受威脅的2000多名群眾在全部臨時轉移到安全地帶后,已于20日先后安全返回家中。據(jù)省防汛部門介紹,成功處置房縣堰塞湖險情,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經驗。
得益于強化一線指揮力量。李鴻忠書記、王國生省長直接抓堰塞湖險情處置,一般情況半天掌握一次,重要情況隨時掌握;趙斌副省長親任省堰塞湖處置領導小組組長,主持會商,具體安排整合應急資源工作。在堰塞湖出現(xiàn)降雨的緊急關頭,李鴻忠書記、王國生省長和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李春明,副省長趙斌,省政府秘書長傅德輝等領導于17日趕赴房縣,強化一線指揮。十堰市和房縣主要領導始終在一線掛帥,具體組織指揮群眾轉移、優(yōu)化方案、搶險除險等方面的工作。
得益于各方面的配合支援。省軍區(qū)組織的勘察、爆破作業(yè)組及時趕赴現(xiàn)場,部隊、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民兵組成突擊隊克服艱難險阻,冒著生命危險開辟了搶險通道。水利部、長江委及水利、國土部門的多路專家,匯聚現(xiàn)場,認真察勘,優(yōu)化排險方案。氣象部門成立了堰塞湖氣象服務領導小組,派出專家組具體開展氣象服務,編發(fā)平渡河流域專題預報14期,為適時決策提供了依據(jù)。通信部門提供了村通電話、移動電話、衛(wèi)星電話、應急通信車,保證了現(xiàn)場正常通信。電力部門保證了及時供電。民政部門對轉移的群眾,全力進行妥善安置,保證了基本生活需求,維護了穩(wěn)定。
得益于突擊隊員艱辛努力。始終堅守一線承擔爆破、排險任務的246名突擊隊員,餐風露宿,成功實施了三次分批段安全爆破和疏挖擴流,將堰塞湖搶險除險的方案付諸實施。省水文局派出曾參與處置四川堰塞湖險情的優(yōu)秀技術員,趕赴現(xiàn)場,設置水標尺桿,搶測入流出流、搶測堰塞湖水位,準確實測數(shù)據(jù),為處置方案的優(yōu)化、爆破點的確立、爆破時機的選擇,提供了重要決策依據(jù)。此外,多路媒體記者,深入現(xiàn)場采訪,向社會提供了準確的險情、排險信息,把握了正確的輿論導向,也滿足了大眾知情權的需要。
四、繼續(xù)攻堅的工作安排
當前正值梅雨關鍵期、長江主汛期,雖然大江大河大湖大庫水勢總體平穩(wěn),但天有不測風云,不可預見的因素很多,新一輪暴雨洪水隨時可能發(fā)生,已出現(xiàn)的湖泊、水庫、河流的汛情還可能趨重發(fā)生,暴雨洪澇災害還可能加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一步將緊緊圍繞保民生、保家園、保安全、保運行、保增長、奪豐收的目標,著力抓好應對水旱災害的工作。
抓好預測預報。針對梅雨期、主汛期,天氣復雜多變,水旱交替、旱澇急轉的災害性天氣隨時可能發(fā)生的實際。要求繼續(xù)抓好暴雨天氣、江河湖庫水位監(jiān)測,搞好研判分析,及時發(fā)布預警,為實施調度、漬澇搶排、巡查布防、避險保安,爭取時間。
抓好查險除險。按照規(guī)范,組織好巡堤巡壩查險,特別是對水庫的大壩、溢洪道、輸水管要作為重點,反復查,通過抓好日常的徒步巡查,保證做到有險必查、有險必除,以工程設施安全,保證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抓好四小安全。高強度、大范圍、危害重的暴雨,對四小安全危害極大。督促各地重點加強中小水庫防汛、中小河流防洪、中小在建水電站管理、小區(qū)域滑坡防御避險,確保安全度汛。特別是要求抓好中小河流防洪,從前段情況看,中小河流因漫溢造成的損失比較大,應該強化防汛責任、強化防守措施,務求保安全,減少損失。
抓好科學調度。針對一些地方湖滿庫滿、有的農田受漬情況,進一步加強水庫調泄、泵站設施滿開搶排的調度,遏制湖庫水位上升勢頭,減輕或避免漬澇損失。統(tǒng)籌好水多與水少的矛盾,處理超額洪水時,應考慮干旱用水需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要求嚴格執(zhí)行規(guī)范,既不允許違規(guī)棄水,也不允許違規(guī)超蓄。通過科學合理控泄,留住有用的水,搶排穩(wěn)泄多余的水,為梅雨之后可能出現(xiàn)的干旱,提供有效水源。
抓好抗御多災。要求準確研判形勢,做到科學防控,根據(jù)不同水旱態(tài)勢,及時啟動應對水旱災害的應急響應,增強應對多災的有力有序有效性,做到有汛防汛、有澇排澇、有旱抗旱,力奪防汛抗旱雙勝利。對實施臨時安置的人員,應始終保證有飯吃、有衣穿、有住所、有干凈水喝、有病能醫(yī),確保一方穩(wěn)定。
抓好組織領導。要求重災地方將防汛作為工作重點,及時啟動防汛應急響應,進一步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科學防控、有序應對。各地各部門防汛指揮長、防汛責任人應進崗履職、及時解決防汛抗災中的突出問題,特別是水庫出險、中小河流過峰、群眾避險的關鍵時刻,防汛責任人要在第一時間赴現(xiàn)場指揮。防指成員單位應對口落實工作任務,全力支持抗洪搶險。嚴格實行問責制,加強督查,嚴肅防汛紀律,保證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來源:中國水利網(wǎng)站 2011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