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網(wǎng)站訊 今年以來,全國面平均降雨量573毫米,較常年同期587毫米略偏少,江淮、江南中部和東部、西南東部、華南西部降雨偏多2至4成,西北東部、華北西部、黃淮東部偏少2至4成。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生成25個臺風,較常年同期偏多3個;其中6個登陸我國,較常年同期偏少1個;春、西江干流發(fā)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太湖出現(xiàn)2009年以來最高水位,有336條中小河流發(fā)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74條河流發(fā)生超保證水位洪水、15條河流發(fā)生超歷史記錄洪水。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全國防汛抗旱防臺風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大江大河重要堤防無一決口,大中型水庫無一垮壩,死亡失蹤人數(shù)為歷史最少,在防御“鯨魚”“蓮花”“燦鴻”“杜鵑”等臺風過程中實現(xiàn)了人員零傷亡,取得顯著的防災減災效益。初步統(tǒng)計,今年以來各地累計投入抗洪搶險人力306萬人次,搶險舟船8389舟次,運輸設備14萬班次,機械設備14萬班次,消耗編織袋2264萬條,防洪減淹耕地661千公頃,緊急轉(zhuǎn)移危險區(qū)域群眾605萬人,解救洪水圍困群眾44萬人,減少受災人口893萬人,避免糧食損失657萬噸。
截至10月21日初步統(tǒng)計,2015年全國有30個(天津未受災)。ㄗ灾螀^(qū)、直轄市)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洪澇受災人口7459萬人,因災死亡315人、失蹤76人,倒塌房屋14.7萬間,農(nóng)作物受災5967千公頃、成災2891千公頃,洪澇災害直接經(jīng)濟損失1589億元。2015年全國洪澇災害有以下特點:
一是災害較常年偏輕,因災死亡人數(shù)歷史最少。與2000年以來同期均值相比,今年洪澇死亡人口、受災人口、受災面積、倒塌房屋分別偏少75%、41%、45%、84%,其中死亡失蹤人口為歷史最少(此前歷史最少為去年,死亡486人、失蹤91人)。死亡失蹤的391人中,滑坡泥石流掩埋85人,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沖淹144人,房屋倒塌砸壓90人,洪水臺風期間落水、高空墜物砸壓等其他原因致死72人。
二是受災區(qū)域相對集中,部分地區(qū)重復受災。福建、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受災較重,以上10省合計死亡失蹤人口、受災人口、受災面積、倒塌房屋和直接經(jīng)濟損失分別占全國總數(shù)的69%、71%、67%、68%、70%,福建、四川、貴州、云南等省部分地區(qū)重復受災。
三是臺風登陸強度大,致災重。今年共有1508號臺風“鯨魚”、1510號臺風“蓮花”、1509號臺風“燦鴻”、1513號臺風“蘇迪羅”、1521號臺風“杜鵑”和1522號臺風“彩虹”等6個臺風先后登陸我國,其中2個登陸時為強臺風量級、3個為臺風量級。強風、暴雨和風暴潮造成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等12。▍^(qū)、市)522縣(區(qū)、市)2307萬人受災,死亡30人、失蹤12人,農(nóng)作物受災1571千公頃,倒塌房屋1.74萬間,轉(zhuǎn)移危險區(qū)域群眾373.85萬人,組織船只回港避風34.59萬艘,直接經(jīng)濟損失651億元、占今年洪澇災害總損失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1513號臺風“蘇迪羅”造成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廣東7省152縣607萬人受災,直接經(jīng)濟損失約231億元,死亡25人、失蹤7人,為今年造成人員傷亡最重的臺風。
四是城鎮(zhèn)內(nèi)澇受淹損失大,水利工程水毀嚴重。有172座縣級以上城市(含城關鎮(zhèn))發(fā)生暴雨內(nèi)澇,受災人口262萬人,直接經(jīng)濟損失達733.3億元。有3座中型水庫和324座小型水庫出險或發(fā)生水毀,堤防損壞2.69萬處6804千米,損壞護岸3.98萬處、水閘7382座、水電站532座、塘壩3.13萬座,水利設施水毀損失247億元。
來源:中國水利網(wǎng)站 2015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