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功能水尺在黃河下游凌汛測驗中的首次應用
中國水利網站1月16日訊 近日,受寒潮天氣影響,黃河下游氣溫驟降,1月11日山東濟南濼口斷面最低氣溫-9℃,日平均水溫0.8℃。12日,濼口斷面出現流冰。
為防止水尺處凍實,濼口水文站及時啟動多功能水尺加熱功能。在多功能水尺的加熱下,水尺周圍一直保留一定范圍水圈。岸冰穩(wěn)定后,水尺處流速較小,熱量散失少,時間越久,周圍水圈現象越明顯。
該水尺是由山東水文局獨立自主研發(fā)的首款集防凍、夜視、實時采集與傳輸的多功能水尺。水尺整體采用不銹鋼管激光鏤刻而成,刻畫精度高,無銹蝕、掉色等現象;內部自上而下安裝1500W自動控溫加熱帶,溫度可維持在65℃左右,保證了流冰及封凍情況下水尺周圍不被凍實;水尺內壁加裝LED燈帶,保證夜晚水文觀測光線均勻而不刺眼;水位數據采用0.5厘米采集精度,通過GSM模塊確保數據實時傳輸至手機和電腦終端。
該水尺為山東測區(qū)凌汛期間的首次應用,解決了流凌期雷達水位計停止觀測時水位實時采集和傳輸問題,同時也減輕了打冰孔的勞動強度,降低了冰上作業(yè)的安全隱患。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18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