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山市大陸引水二期工程黃金灣水庫 (記者 李先明/攝)
□本報記者 李先明 王浩宇 滕紅真 鄭盈盈 徐鶴群
蒙蒙細雨之中,浙江余姚市蘭江廣場上,兩名工人將一條銀色碗口粗的管子從移動電機連接到地下凹槽的管道上,隨著發(fā)動機的轟鳴,原本平整的廣場地面,緩緩掀起一道斜面擋墻……
“15分鐘就能起壩!平時收儲,不影響休閑活動。”市水利局副局長毛洪翔不無自豪地向記者展示了他們新建的生態(tài)氣囊支撐壩。與此并稱為抗洪“神器”的還有組合擋板式移動防洪墻、玻璃防洪墻等,余姚治水不僅防得了洪水,而且改善了城市景觀、生態(tài)環(huán)境,方便了群眾生活,成為真正的民生水利。
余姚的進步,正是浙江“五水共治”的一個縮影。實施“五水共治”3年來,浙江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jié)水,全省悄然發(fā)生可喜變化:城鄉(xiāng)居民自來水更穩(wěn)定了,水更甜了,汛期面對暴雨洪水更安全了,老百姓覺得水生態(tài)環(huán)境更漂亮了……
“五水共治”,要點是“治”,特點是“共”,充分體現(xiàn)了“系統(tǒng)治理”的治水思想。浙江水利系統(tǒng)與有關各方密切協(xié)作,三年時間交上過硬答卷:80%以上的市、縣城市核心區(qū)防洪能力50年一遇以上,主要江河堤防規(guī)劃達標率70%;以水庫型水源地為主的供水人口占70%,農村自來水覆蓋率由63%提高到99%;重點水功能區(qū)水質達標率74.1%,超國家考核要求12.1個百分點。
高位推動,“五水共治”,構建城鄉(xiāng)發(fā)展堅實的水利保障
浙江因水而美,卻也受水之困。洪澇臺旱災害頻繁發(fā)生,“菲特”強臺風讓余姚大水浸城;江河污染嚴重,多地百姓邀請政府官員“下河游泳”;水資源供需缺口大、結構矛盾突出、污染嚴重、利用率低……
“治水就是治省,治省必先治水!弊鳛檎憬恼贫嫒,省委書記夏寶龍明確提出“五水共治”思路。2013年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部署,明確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jié)水”為突破口倒逼轉型升級,走出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fā)展新路。
貫徹落實“五水共治”重大決策,續(xù)寫好科學治水宏偉篇章,水利必須要有新作為。
水利人做出“硬承諾”:力爭三年解決防洪供水突出問題、明顯見效;五年基本解決問題、全面改觀;七年基本實現(xiàn)“水安浙江、水潤浙江、水秀浙江”愿景目標。
浙江省水利廳廳長陳龍要求全省水利系統(tǒng),以防洪安全、水資源保障、水生態(tài)建設為重點,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動力,以依法治水為保障,狠抓水利,大干快上。要更加重視補齊水利建設“短板”,加快“五水共治”防洪水、保供水工程建設,不斷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
“十百千萬”治水大行動是載體,強庫、固堤、擴排、開源、引調、提升等六大類防洪水保供水工程建設是重點,“千人萬項”蹲點指導服務行動是抓手——“五水共治”水利工作鐵腕攻堅,全線突破,發(fā)展成果不斷惠及百姓。
防洪水,強庫、固堤、擴排,完善主要江河流域防洪減災工程體系
“以前,五六年就淹一次!不到汛期,水庫下游的河道兩岸就堆滿沙包了!”諸暨市永寧水庫管理處主任黃天宇感慨道,“現(xiàn)在水庫建起來,最大程度保證了江河安瀾!边@座以防洪為主、結合供水、兼顧灌溉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于今年7月14日下閘蓄水,使下游直接防洪保護區(qū)域防洪標準提高到20年一遇。
這是“強庫”增加“上蓄”的一個縮影。浙江省水利廳有關領導解釋:“‘上蓄’‘中防’‘下排’是全省解決重點地區(qū)防洪排澇問題的重要思路,隨之對應地推進‘強庫’‘固堤’‘擴排’等防洪工程建設!
在今年強臺風“莫蘭蒂”來襲期間,浙江全省約有152億立方米的降水量,其中26.1億立方米的洪水被水庫攔蓄,凸顯強庫成效。不過,流域整體防洪安全僅靠水庫調蓄還不夠,三年來,浙江堤防加固工程也在不斷加碼。
“西子風韻,太湖氣魄!甭皆跂|錢湖環(huán)湖大堤上,感受著浩渺清碧的湖水,成為寧波人周末休閑度假的首選。寧波市在“五水共治”工作中重點推進了沿山干河堤防加固工程,其中東錢湖段投資超過10億元,防洪排澇標準提高到百年一遇,東錢湖美景可保無虞。
目前,錢塘江、甌江、甬江大部分干堤基本加固完成;諸暨浦陽江治理一期、蘭溪農防等防洪重要堤段相繼建成并發(fā)揮成效;余姚城區(qū)防洪圈已全線閉合……1535公里河堤海塘加固,進一步筑牢了全省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線,而“擴排”能力的提升又為安全上了一道鎖。
4.87米!今年的太湖水位創(chuàng)1999年以來歷史新高,杭嘉湖平原河網全線告急!杭嘉湖南排工程強力外排,為嘉興最高水位降低了0.45米;杭州三堡泵站全力排水,累計排出了相當于11個西湖的洪水!此外,蕭山錢江樞紐的建成運行,也將洶涌的洪水及時排到錢塘江中……
“強庫”“固堤”“擴排”,疏堵并舉。在防御洪水實踐中,浙江補短板、成體系,書寫出解決防洪排澇突出問題的浙江范式。
保供水,開源、引調、提升,構建多源供給、聯(lián)網聯(lián)調的水資源保障格局
一批供水水庫建設快馬揚鞭,一批骨干引調水工程加快實施,一批規(guī);泄┧こ倘姹U稀憬蟮卮淀懚嘣垂┙o、聯(lián)網聯(lián)調的水資源保障號角。
開源工程列在首位。三年間,浙江基本建成浙東欽寸、杭州閑林、臨海方溪、慈溪鄭徐、仙居盂溪等5座大中型水庫,以及蕭山湘湖三期、磐安花溪、武義石硤、樂清長石嶺、松陽莊門源、蒼南云遮、遂昌石坑坪、溫嶺白龍?zhí)、桐鄉(xiāng)和海寧備用水源等10座小型水庫,新增總庫容4.4億立方米、年供水能力3.8億立方米。
杭州市主城區(qū)備用水源規(guī)模從1.5天提高到10天,抗咸保證率有望達到97%,這是杭州閑林水庫建成蓄水帶來的直接效益;一向缺水的慈溪市,每年可從曹娥江引水2.4億立方米,這是鄭徐水庫投入使用后帶來的福利;寧波地區(qū)供水壓力將因新昌欽寸水庫建成而大大緩解……一座座水庫陸續(xù)建成,浙江供水安全保障得到進一步提升。
然而,對于資源型缺水的海島城市舟山來說,開源條件有限,如何滿足不斷增長的用水需求?“舟山發(fā)展水為先,大陸引水是根本!” 這是舟山人的答案。
站在大陸引水工程主要的受水水庫——黃金灣水庫的大堤上,只見一邊是清澈庫水,一邊是黃色東海,藍色輸水管道將姚江水運送到舟山群島。舟山人還記得,20世紀90年代末,缺水的舟山部分島嶼還要到上海高價買水,再用船運水給島上居民。如今,大陸引水工程極大地緩解了高溫干旱天氣海島百姓用水難的問題。
數據顯示,舟山大陸一、二期工程每年可引水約9000萬立方米。2014—2016年,大陸引水量占當年舟山供水量比例最高達43.2%,大陸引水工程已是舟山的“生命線”!拔覀兠刻祀S機對水源地進行巡查,全力確保供水安全!庇浾咴邳S金灣水庫采訪時正巧遇到水質巡查員周超群和同事正在維護著舟山的這條“生命線”。如今,大陸引水三期工程正加速推進,舟山本島、島際供水系統(tǒng)將進一步完善,舟山群島新區(qū)發(fā)展將有更加堅強的水資源保障。
與此同時,一張更大的水資源調配網正在鋪開:杭州千島湖配水、寧波江河湖庫連通、嘉善太浦河取水二期、江山峽口引水等引調水工程加速推進,武義城鄉(xiāng)引供水工程基本建成。浙東重點缺水區(qū)迎來希望。
不僅要讓人民群眾喝上水,更要喝好水,浙江水利人一直在努力。目前,浙江66%的縣級以上城市建立了應急備用水源體系;102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獲得提升,新建26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區(qū)域水質檢測中心,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大中型灌區(qū)續(xù)建配套與節(jié)水改造、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縣)等節(jié)水灌溉提升工程已完成新增改善灌溉面積204萬畝,供水從“量”到“質”的全面提升正在逐步實現(xiàn)。
清淤泥,抓節(jié)水,水環(huán)境面貌不斷改善
記者來到浦陽江王家井鎮(zhèn)段,只見堤壩上綠植蔥郁整齊,壩下荷韻猶存,遠處石橋、人行步道自然愜意,清澈江水訴說清淤治污成效。
諸暨市水電局瞿威飛說:“清淤將提升浦陽江流域防洪排澇能力,全面改善水環(huán)境、水景觀;截污納管、雨污分流工作,將確保浦陽江出境水質持續(xù)優(yōu)于入境水質!
“晚上有很多居民在這里散步!蓖跫揖(zhèn)祝副鎮(zhèn)長說,“沿江兩岸根據原有河道灘地現(xiàn)狀進行園林設計,綠化帶的維養(yǎng)保潔也由專人負責!
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tài)河道在浙江大地不斷涌現(xiàn)。
“以前上班去單位,現(xiàn)在退休了每天來永安溪‘上班’。”溪邊休閑亭里,一位62歲的鄭大爺正在圍觀幾位老年驢友的牌局。一位老年驢友自豪地說:“我們騎了9公里來這兒,基本上每天都來,這兒多美。
據仙居縣水利局治水辦副主任吳雅斌介紹,永安溪綜合治理與生態(tài)修復工程遵循天然河道自然流態(tài),將整個河道設計成有起有伏、有坑有洼、有緩有急,有多種形式的天然曝氣和水流流態(tài),適應多種生物生存,同時河水在流動過程中得到凈化。堤線建設全線采用生態(tài)護岸形式,增加水岸交融。
溪水碧綠深邃,岸邊綠道綿延,生態(tài)美景,百姓點贊。柯城石梁溪、廟源溪,開化馬金溪等均迎來治理后的水清河暢。
“決不把污泥濁水帶入全面小康!”浙江以此為要求,截至今年10月底,完成河湖庫塘清淤1.36億立方米,占年度計劃的136%,累計完成河道綜合整治1.029萬公里,河道保潔實現(xiàn)全覆蓋,主要江河源頭縣全面禁采河砂。
抓節(jié)水,就是減污水;抓節(jié)水,就是水利之本。浙江以實現(xiàn)水資源優(yōu)化配置、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為核心,推進全社會、全行業(yè)、全覆蓋、全過程的節(jié)約用水工作。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完成新增高效節(jié)水灌溉面積81萬畝;全面啟動第二批縣(市、區(qū))節(jié)水型社會建設;調整了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新標準比原標準總體提高一倍……一項項“鏗鏘有力”的抓節(jié)水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十二五”期間,浙江用水總量從197.91億立方米下降到186.05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從71.3立方米下降到44.9立方米,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從0.560提高到0.582。
三度春秋,“五水共治”結碩果;系統(tǒng)治理,治水方針成共識。浙江水利人并沒有止步在人民群眾滿意的“五水共治”答卷中,而是深入總結“五水共治”經驗和做法,結合浙江經濟社會發(fā)展對水利提出的新要求,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千人萬項”蹲點指導服務,及時解決基層水利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推行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徹底摒棄“重建輕管”積弊,讓水利工程運行更加安全可靠;研究加快實施“百項千億防洪排澇工程”,進一步補齊短板。
夏寶龍書記、車俊代省長今年多次強調“要只爭朝夕、大干水利”,“水利建設要提速,要快上項目”。浙江“五水共治”正在新的起點上加速推進,續(xù)寫系統(tǒng)治水更加輝煌的篇章。
來源:中國水利報 2016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