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林若箐 邊境 肖飛
2017年6月,吉林省還在人工增雨,開展抗旱工作。
可是進入7月后,13日、19日接連兩場暴雨,迅速將抗旱轉換為緊張的防汛狀態(tài)。
7天之內出現兩次強降雨,且都是超歷史紀錄的特大暴雨!7·13”日平均降雨量171.5毫米,“7·19”最大降雨量409.4毫米,而且都發(fā)生在吉林省永吉縣,連續(xù)刷新該縣降雨量歷史極值。
降雨量之大超乎尋常!
截至21日8時,全省日平均降雨量147.2毫米,比常年同期多38%,其中吉林市平均降雨量296.1毫米,是常年同期的2.4倍。吉林市長年平均年降雨量600毫米,一周之內降下了常年1/2的雨量。
7月21日,天空終于放晴。經歷了一周兩次、創(chuàng)造多項歷史紀錄的暴雨洪水,卻沒有帶來嚴重的險情,吉林省內各水庫運行平穩(wěn),河流堤防穩(wěn)固,受災群眾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社會秩序井然。在這背后,有著松遼水利人和吉林水利人的默默奉獻,他們不畏艱險,不懼困難,面對高密度、高強度汛情的連番考驗,做好功課,以積極的姿態(tài)迎戰(zhàn),上下眾志成城,各方聯(lián)手協(xié)作,打好打贏了防汛硬仗。
高度重視 落實責任
提前部署應對汛情
異常極端的降雨,并沒有打亂防汛人的陣腳。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防汛部門對防汛抗洪工作高度重視,落實責任,提前部署應對汛情。
針對7月13日以來的強降雨過程,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三次主持召開會商會,研判東北地區(qū)防汛抗洪形勢,有針對性地安排部署。國家防總密切監(jiān)視雨情水情汛情,提前發(fā)出預警通知進行安排部署,及時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派出4個工作組分赴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協(xié)助地方開展防汛抗洪搶險工作。
松花江防總提前開展流域內汛前檢查,安排部署松花江流域防汛抗旱準備工作。5月19日,松花江防總召開2017年工作視頻會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李克強總理關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批示,落實國家防總2017年第一次全體會議、全國防汛抗旱工作視頻會議精神,分析研判2017年流域防汛抗旱形勢,研究部署防汛抗旱各項工作任務。根據降雨預測,7月11日,松花江防總辦公室和遼河協(xié)調領導小組辦公室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防范松遼流域強降雨的通知》,對進一步做好近期強降雨防范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加強值班值守,嚴肅值班紀律,密切監(jiān)視流域水雨情和汛情,強化信息溝通和信息報送工作,扎實做好直調水庫防洪調度。
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針對強降雨,省委書記巴音朝魯、省長劉國中兩次赴省防指安排部署防汛抗洪工作,并多次趕赴受災地區(qū)現場指導防汛搶險救災。巴音朝魯強調,當前防汛抗洪工作形勢嚴峻,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把防汛抗洪救災作為頭等大事,擺上突出位置,要始終堅持人民生命至上理念,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洪救災各項工作,確保全省安全度汛。劉國中強調,各地各部門要結合實際,不折不扣抓好防汛工作的落實,提前做好預案,確保及時有效應對險情。
責任和紀律是做好防汛救災工作的組織保障和政治保障。早在汛前,吉林省防指在《吉林日報》公布大中型水庫責任人名單,小型水庫責任人在各地方報紙公布。吉林省嚴肅防汛紀律,按照省防指的要求切實落實領導、技術專家、物資、資金,每一個防汛責任人都要到崗到位,每一名技術專家都要配備到位,每一項防汛物資都要提前備好備齊,每一筆防汛資金都要專款專用。
水文信息和監(jiān)測預報是人與暴雨洪水較量的強有力武器。松花江防總和吉林水文人堅守崗位,堅守職責,將一條條水文預報和監(jiān)測信息及時、準確地傳遞給各防汛部門和有關單位,為精準研判、科學決策提供強有力信息支撐。松花江防總、吉林省及各地防指根據雨情、水情和汛情的變化,加強防汛會商,強化研判分析,在關鍵的時間節(jié)點果斷決策。
在汛情來臨時,清晰具體的應急預案能夠起到關鍵作用。松花江防總和吉林省防指要求各地做好每個水庫的應急預案,并嚴格執(zhí)行批復的調度運行方案。
各級領導高度重視,落實責任,提前部署,應對汛情,做到汛期不打無準備之仗,防患于未然。
建管并重 做實工作
鑄就防洪堅固屏障
水庫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無可替代,汛時可攔洪、削峰、錯峰,旱時可放水、調水緩解旱情。而自身的“健康達標”,是發(fā)揮水庫作用的基本保障。
汛前開展專項檢查,對出現隱患的地方堅決整改,是每一年汛期工作的開端。早在汛前,松遼委、吉林省和省內各地水利部門就對水庫、河道堤防等工程設施逐一進行“體檢”,確保以“健康”狀態(tài)迎接汛期。從今年2月開始,松遼委有關負責人帶隊對流域三省一區(qū)的水毀工程修復工作進行了三輪檢查、督導,5月31日前水毀工程修復任務全部完成。
吉林省防指副總指揮、省水利廳廳長張鳳春在部署今年全省水庫安全度汛工作時強調,要加強組織領導,層層夯實責任,全面排查隱患,加快水毀修復工作,抓好運行管護,抓實巡壩查險,提升水庫的防御能力,同時強化應急值守,加強監(jiān)測預警,修訂完善預案。吉林省改進了以往汛前進行重點抽查的省級汛檢方式,在今年采取了汛前省、市防辦聯(lián)合抽查和主汛前省防指成員帶隊進行重點督察相結合的“兩輪汛檢”方式,對存在問題的省內各類工程與非工程措施進行跟蹤督辦,一盯到底,直到5月底完成整改。
科學研判 精準調度
發(fā)揮水庫防控作用
強降雨如約而至。
松花江干流吉林站20日7時洪峰水位189.76米,超過警戒水位0.37米,相應流量4 100立方米每秒;豐滿水庫21日2時,3小時平均最大入庫流量10 400立方米每秒,為松花江2017年第2號洪水……這場強降雨期間,松花江防總常務副總指揮、松遼委主任齊玉亮一直坐鎮(zhèn)指揮,緊盯著白山、豐滿水庫的水雨情變化。
白山、豐滿兩座水庫是吉林省內的大型水庫,豐滿水庫位于松花江上,距離吉林市24公里,控制流域面積4.25萬平方公里,在豐滿水庫上游250公里處有白山水庫,這兩座水庫共同承擔著吉林市、松原市和松原油田等重點目標的防洪任務!7·13”暴雨給白山、豐滿水庫產生了巨大的來水量,14日5時,入庫洪峰流量9 590立方米每秒,為松花江2017年第1號洪水。同時,這場暴雨造成松花江及其支流溫德河、金沙河、飲馬河發(fā)生超警洪水,其中溫德河發(fā)生超歷史洪水,口前水文站14日0時出現洪峰流量3 350立方米每秒,超溫德河設計洪水流量多達1 510立方米每秒?紤]到19日前后還將有強降雨過程,為迎戰(zhàn)后期可能發(fā)生的大洪水,豐滿水庫于14日14時增加出庫流量至1 350立方米每秒。
雨越下越大,白山、豐滿水庫的水位漸漸上漲,松花江防總決定于20日10時30分啟動防汛Ⅲ應急響應。
早些時候,吉林省防指于20日6時啟動了防汛Ⅲ級應急響應,10時又將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拉響了全省防御強降雨的警報。省防辦常務副主任王勝孝說:“這場降雨又下到上一次降雨的地區(qū),當前防汛形勢非常嚴峻!
再度處于暴雨中心的吉林市,市防指辦公室內一片繁忙景象,所有人心里的弦都緊繃著。市防辦副主任張麗霞不斷查看實時水情雨情,實時將信息上傳下達,同時還電話聯(lián)系各區(qū)縣了解汛情,忙得嗓音沙啞也顧不上喝口水。吉林市有各類水庫609座,在25座大中型水庫中,有8座中型水庫由吉林市防指負責調度,而這次“7·19”暴雨中險情較重的碾子溝、胖頭溝、大綏河、二道水庫恰恰是這8座中型水庫中的4座,張麗霞和同事們肩上的壓力可想而知。
長時間持續(xù)的大雨,來水源源不斷匯入水庫,碾子溝、胖頭溝、大綏河、二道這4座中型水庫水位都已經超過汛限水位,仍然在持續(xù)上漲,其中碾子溝的情況最危急。“太危險了!”提起當時的情形,碾子溝水庫管理處處長李躍文依然記憶猶新,“雨跟瓢潑一樣,眼瞅著水就噌噌漲起來了,我馬上就跟上級領導報告了情況!
在吉林市防指,看著碾子溝水庫水位上漲,大家的心揪了起來:7月20日3時,入庫流量350立方米每秒;3時30分,入庫流量增加到389立方米每秒;12時,入庫流量846立方米每秒……盡管市防指已經在5時下令將最大出庫流量調整到250立方米每秒,但入庫與出庫流量差距過大,而且雨還在下,碾子溝水庫的水位一直在上漲。20日13時,碾子溝水庫水位距壩頂僅0.6米!李躍文心急如焚。碾子溝水庫緊鄰吉長高鐵、吉長南線公路、吉長高速,如果發(fā)生潰壩,將直接威脅下游30余個村莊2.8萬余人的生命安全,后果不堪設想!
水利專家、政府領導冒雨現場辦公,共同會商研究!爱敃r考慮的方案是在泄洪道的右肩地帶用爆破的方式開啟非常溢洪道,加大泄流量。路上全是水,調來的炸藥只能用直升機空運到壩上,爆破專家和挖掘機也都到位了,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崩钴S文嗓音疲憊,雙眼布滿血絲,“后來雨小了點,水也慢慢下去了,不需要使用炸藥來開啟非常溢洪道了。不過這也多虧了前幾年的除險加固和水毀修復工程,要是壩體有點問題,這么高的水位肯定是承受不住的!睋榻B,碾子溝水庫自1973年竣工以來,1994年、2002年分別進行了除險加固,2010年9月又實施了水毀修復工程,包括在大壩右段新建凈寬5米的溢流壩,泄洪洞尾水渠修復,更換全部工作閘門和檢修閘門及其啟閉設備等。20日5時至21日6時,碾子溝水庫保持最大泄流量25小時,使得水位回落到汛限水位以下,李躍文懸著的心也終于落了地。
但險情并沒有完全解除!其他3座中型水庫因為水位均超過汛限水位,胖頭溝水庫最高水位距離校核水位僅0.06米,吉林市防指果斷下發(fā)調令增大出庫泄洪流量,以保證大壩安全。這4座水庫分別位于松花江支流鰲龍河和溫德河,下泄的洪水將直接匯入松花江,溫德河再次發(fā)生超標準洪水,若不及時采取措施,有可能造成松花江水位快速上漲。
汛情就是命令!
汛情面前,興利服從防洪,電調服從水調。一切以安全為原則!
20日3時,在接到吉林市防指發(fā)出凌晨松花江支流普降暴雨、溫德河水位暴漲的函之后,松花江防總迅速會商,考慮到豐滿水庫上下游、左右岸以及白山、豐滿水庫的蓄水情況,決定關閉僅有的兩臺發(fā)電機組,減少導流洞開度2米,將豐滿水庫出庫流量由1 500立方米每秒急降到600立方米每秒左右,為溫德河洪水錯峰,減輕松花江壓力,保障下游安全。20日10時,松花江吉林站退至警戒水位以下。
21日,雨過天晴,經歷了一天一夜強降雨的洗禮,許多人緊繃的神經慢慢放松下來。但松花江防總辦公室里,大家依然忙碌著,每個人臉上依然是高度緊張集中的神情。氣象、水文部門預報未來幾天沒有明顯降雨,正是因為豐滿水庫減少出庫流量起到了很好的蓄洪、削峰作用,下游吉林市平穩(wěn)度汛?紤]到后期防御形勢,趁著形勢明朗,抓住降雨間歇期,提前預泄騰庫,力保吉林市和水庫施工工地安全,松花江防總又投入到豐滿水庫錯峰泄洪的緊張調度中。
豐滿水庫的調度存在一定難度。豐滿大壩重建工程正在進行,按照施工調度方案,白山水庫預控水位400米,豐滿水庫水位251米,兩庫蓄水控制在81.1億立方米。按照目前情況,豐滿水庫最大出庫流量不超過2 300立方米每秒,防止水淹基坑,盡最大可能保障工地施工安全。由于本次強降雨主要集中在白山、豐滿水庫區(qū)間,來水量大,匯流速度快,豐滿水庫水位快速上漲,7月21日8時,兩庫蓄水已超84.5億立方米。
如今的水利工程調度,不再是單純只考慮工程自身,而是統(tǒng)籌上下游,兼顧左右岸,以最優(yōu)化的方式進行調度,既緩解汛情帶來的壓力,又不給下游地區(qū)造成額外影響。“不能存在任何僥幸心理,一定要把工作做扎實,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好幾天沒回家的齊玉亮在豐滿水庫調度會商會上強調。松花江防總會商研究,豐滿水庫出庫流量2 300立方米每秒與下游洪水疊加,不會對五大圍堤所在河段造成威脅,可以安全通過!翱紤]加大泄洪流量,一方面是為了施工安全,另一方面也是下游現在比較安全,現在正是汛期關鍵時期,騰空一些庫容為接下來做準備!彼蛇|委防辦主任寧方貴說。
21日11時,松花江防總發(fā)布調度令,豐滿水庫自21日12時起出庫流量加大到2 300立方米每秒。豐滿水庫下游,從導流洞奔涌而出的洪水揚起數米高的水霧,迅速向下游奔去。
自20日3時40分關閉發(fā)電機組、減少導流洞開度2米以來,豐滿水庫最大入庫流量由10 400立方米每秒削減至出庫623立方米每秒,最大削峰率94%,19日20時至21日14時共攔蓄洪量5.28億立方米,在關鍵時刻發(fā)揮了攔洪、削峰、錯峰作用,有效減輕了下游河道防洪壓力,避免了松花江洪水再次超警,防洪減災效益十分顯著。
軟硬兼修 初戰(zhàn)告捷
大考路上永不懈怠
這兩輪高強度、高密度的降雨過去了,云開日出,人們看到了久違的藍天與陽光。雖然吉林省防指、松花江防總先后解除防汛Ⅱ、Ⅲ應急響應,但內心緊繃的弦沒有絲毫放松,松花江防總、吉林省及各地防指辦公室依然燈火通明,工作人員一如既往地忙碌著。現在正值“七下八上”關鍵時期,防汛抗洪任務十分艱巨,他們加強值班值守,緊盯雨情、水情、汛情,滾動作出預測預報,密切監(jiān)視大壩、閘門等水庫關鍵部位運行狀況,提前預泄,騰出庫容,加強河道堤防、水庫堤壩查險除患工作,提前發(fā)布預警信息,及時轉移受威脅群眾,全力應對可能發(fā)生的更大汛情。
水利工程設施是硬實力,建管到位,“健康”達標,在洪水來臨時才不會出現重大危險與事故;防汛人的智慧是軟實力,責任落實,提前部署,及時準確預報,科學研判決策,做好做實工作,才能在汛情來臨時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
假若沒有堅固的工程設施,再科學的研判、再精準的調度也只能是紙上空談;假若沒有準確預報、科學決策指導,再高大的壩體、再厚實的堤防也抵擋不住洪水的任性肆虐。唯有將硬實力和軟實力統(tǒng)籌結合,兩手都抓,一齊發(fā)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災害損失,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工程效益。
在豐滿水庫,重建工程工地上依然熱火朝天,從導流洞奔涌而出的洪水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氣勢磅礴,發(fā)電機組也在平穩(wěn)運行;
在碾子溝水庫,李躍文和同事們開始新一輪的巡查除險,對新出現的水毀險情及時上報、修復,絲毫不放松;
在松花江防總辦公室,在吉林省防指辦公室,在吉林省各地防指辦公室,工作人員依然24小時值班值守,密切關注水雨情動態(tài)……
這一周內的兩次強降雨,對吉林大地的水利工作者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也是一次嚴格的檢驗。面對“刷新歷史”的汛情,他們以主動的精神狀態(tài)積極應對,從最不利的情況出發(fā),做最充分的準備,向最好的方向努力,取得了“刷新歷史”的成效。
來源:中國水利報 2017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