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寧
錢寧者,江浙人也,祖籍杭州,生于南京,少喜詩書,翩若文人。時華夏國憂,九州水患,遂轉志于土木之學。丙戌夏,先生遠洋赴美,先習水利,后研泥沙,拜一代名師,獲哲學博士。此時大洋彼岸,中華新生,遼闊大地,百廢待興。先生心向往之,不戀優(yōu)裕,力破政阻,訣別八年旅美生涯,舉家回歸祖國大陸。其父錢天鶴,乃國民政府農業(yè)次長遷臺灣之高官,聞子歸國,不勝噓唏!
既歸,先生旋赴黃河查勘泥沙,于秦廠水文站度三十三歲生日。是夜,藍天靜謐,月華如洗。先生心濤如河,久未成眠,攻沙治河之夢,由是展飛。徒步臨水,遍訪村民;隨船勘河,細詢河工;晝查夜錄,不辭辛勞。數(shù)年間,借西學之法,參長河史料,融實地調查,張靈慧翅膀,著新論篇篇,齊聚黃河沖淤之變,現(xiàn)真知處處,輝映泥沙睿智之觀!饵S河下游河床演變》隨之付梓,若新窗辟于水利之學,似彎月初巡萬里長河。
十年“文革”,舉國浩劫,先生身處其中,亦莫能脫,“美蔣走狗”,罪似鑿鑿。先生雖曾彷徨,然志未離河。下放亦尋黃河岸,赴禹渡電站,籌灌區(qū)沙安,改鹽堿之地,成萬頃良田。滹沱治導,不畏犯上,民間疾苦,歷歷品嘗。時逢黃河三門峽、長江葛洲壩泥沙難解,先生臨窘受命,不計前冤,激情再燃。登溝頭,攀峁梁,算泥沙,計水長,循天問地,探求良方。地貌接河流動力,數(shù)據(jù)比實地測量,先生大河尋夢發(fā)新枝,劃中游多沙粗沙區(qū)為治黃鎖鑰。
環(huán)宇大勢更張,神州喜迎開放。先生心志勃發(fā),勤覽中外文獻,精研河流之變,欲樹專業(yè)宏篇。孰料天嫉英才,惡癌忽至,令先生痛楚纏身。而先生成書做事之志,竟未消沉,反遇挫彌堅。病榻臥讀,療期疾書,與癌競時,不舍分秒,期間先后著《泥沙運動力學》、《河床演變學》、《高含沙水流研究》等經典名作,中華泥沙之學迅崛全球。當其時也,先生重研亦重教,清華學子,廣受熏陶,水利學界,獲益良多,更創(chuàng)辦國際泥沙研究培訓中心,主編《國際泥沙研究》之英文期刊,治河治沙之短長,舉世始得分享。
先生病重之時,曾約見水電部長錢正英。正英以為有后事相托,豈料先生所談,皆三峽泥沙事,言自肺腑,理據(jù)條然,正英淚盈雙眼。先生彌留之際,已不能語。正英三日兩視,與先生言三峽,先生靜然傾聽,不時流淚。送別先生,八寶山相聚六百人之多;冬日寒風,先生骨灰悄然融入黃河。正英潸然,為之親書憶文《生命就是奉獻》。
先生歸去迄今滿廿五年。感曰:日月經天星輝淡,江河行地泥沙遠。錢氏一族,名人盛出,“三錢”幾無人不知,而先生則寂落凡塵,社會所知甚微。然智識之人,豈能忘卻江河行地之利國利民之功臣乎?飽學之士,又豈能淪為奢談空理、濟世無功、追逐商利之浮萍乎?故先生之為人,惟世濟用、至忠至誠至專者也,亦今之人楷模者、鏡鑒者也。
是為此傳,辛卯之年,暮春。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12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