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網(wǎng)站10月15日訊 筆者從廣東省防指獲悉,今年第20號臺風“卡努”正向粵西海域快速逼近,可能于16日早上以臺風級在陽西到海南瓊海沿海地區(qū)登陸,將正面襲粵。為做好防御工作,10月14日晚上,國家防總召開防御臺風視頻會議,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出席會議并部署臺風防御工作。國家防總會議后,廣東接著召開全省防御臺風視頻會,副省長、省防指總指揮鄧海光同志傳達省委書記胡春華、省長馬興瑞的批示指示精神,對臺風防御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
據(jù)監(jiān)測,14日20時,今年第20號臺風“卡努”(強熱帶風暴級)的中心位于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東偏南方向約810公里,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1級(30米/秒)。
預計,“卡努”將以每小時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逐漸向廣東西部到海南島東北部一帶沿?拷瑥姸壤^續(xù)加強,最強可達臺風級或強臺風級(12-14級),將于16日早上在廣東陽西到海南瓊海一帶沿海登陸(臺風級,12-13級)。
受其影響,14日夜間,廣東沿海海面風力8級~11級,南海中北部海面風力10級~12級、陣風14級;15日-16日,廣東中西部沿海海面、瓊州海峽、北部灣和南海西北部海面風力將加大到11級~13級、陣風14~15級。廣東南部市縣有暴雨,局部大暴雨,并有7級~9級、陣風10級的大風;其中,粵西市縣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和10級~13級、陣風14級~15級的大風。
專家指出,“卡努”具有影響時間長、影響范圍廣、近海風力強、風暴潮強嚴重等4個特點。特別是“卡努”進入南海后強度持續(xù)增強,最強可達臺風級或強臺風級(12至14級)。登陸前后,湛江到茂名岸段將出現(xiàn)1米~3米左右的風暴增水,若16日凌晨登陸,將與高潮碰頭,個別堤段風暴增水可能達到20年一遇,再加上巨浪的作用,將給低于50年一遇的堤圍造成嚴重威脅。防御壓力大。
省委、省政府對防御工作高度重視,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相繼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密切跟蹤,根據(jù)情況,及時采取措施,做好防災抗災的準備。
省防指要求,沿海各市要及時組織漁船回港避風,漁排人員上岸避險,逐船逐人跟蹤檢查落實情況,確保不漏一船、不少一人。各有關地區(qū)和部門要做好濱海旅游景區(qū)安全管理,適時關閉旅游景點、海水浴場等危險區(qū)域。對塔吊、圍墻、鐵皮棚、腳手架、戶外廣告牌,以及道路綠化樹木等采取應急加固措施。對農(nóng)村危房、茅草房、簡易房、工棚等進行逐一排查,及早撤離危險房屋中的人員。各有關地區(qū)和部門要做好強降雨及中小河流洪水、城鄉(xiāng)內(nèi)澇、山洪和地質災害防御準備工作,組織對水利工程、在建工程、山洪地質災害隱患點、易澇點、市政設施、施工現(xiàn)場等進行拉網(wǎng)式排查、巡查,逐項落實責任人和人員轉移方案。湛江低于50年一遇防御標準的海堤,一定要切實做好堤外低洼地區(qū)房屋、廠房、工棚和養(yǎng)殖戶人員的撤離,確保人員安全。
據(jù)了解,省防指于10月14日19時將防風Ⅲ級應急響應提升為Ⅱ級,加密專家會商,動態(tài)編發(fā)風浪、暴潮、強降雨影響范圍圖,指導受影響地區(qū)提前做好漁船回港、漁排人員上岸、風暴潮防御等工作;并專門成立專家組加強技術指導,派出4個督導組趕赴基層一線檢查督導,提前向湛江預置了20臺衛(wèi)星電話保障應急指揮通信;制作了公眾防臺風指引,通過各級、各類媒體滾動播報。省政府應急辦、三防辦、氣象局通過省突發(fā)預警信息發(fā)布平臺向受影響地區(qū)發(fā)布全網(wǎng)預警3847萬條。
省防指有關成員單位派員參與聯(lián)合值守。海洋漁業(yè)、海事、交通、旅游、民政、國土、氣象等部門啟動了應急響應,對海上船舶、交通運輸、旅游景區(qū)、轉移安置、預報預警等工作作出安排。14日上午10時瓊州海峽渡輪已停航。截至14日20時,陽江以西地區(qū)共18477艘漁船回港避風,漁排作業(yè)人員6971人全部撤離上岸,全省流動漁船全部回港避風。海上石油平臺已組織3829名作業(yè)人員撤離。雷州半島等地區(qū)已關停海水浴場、海上娛樂場所和近岸、海島旅游區(qū)等旅游景點,停止舉辦戶外集體活動,減少人員外出。民政部門已提前開放應急避難場所,妥善安置轉移避險人員。省三防專業(yè)搶險救援隊伍已做好應急搶險準備。
湛江、茂名、陽江、江門、珠海、中山、廣州、深圳、東莞、惠州、云浮等市啟動了相應級別的防臺風應急響應,其中湛江市啟動防風Ⅱ級應急響應,派出市縣領導深入一線,指導檢查防風工作,并提前組織50年一遇以下標準的海堤保護區(qū)和沿海低洼區(qū)域人員轉移。目前,各市防御工作正有序開展中。(粵水軒)
來源:中國水利網(wǎng)站 2017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