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網(wǎng)站4月14日訊(記者 鐘建平 通訊員 郭銳 劉念海)在江西省大余縣黃龍鎮(zhèn)頭塘村的苗圃種植戶彭東元有一件高興事:他和合伙人一起種植了2萬余盆金邊瑞香,價格也一路走高到40元一盆。在賺得盆滿缽滿之時,他也感念村里通往苗圃種植園水利實施的改善。正因為它,才讓致富的“黃金水”流到種植園。
其實,高興的不止彭東元一個,還有頭塘村包括34戶貧困戶在內的1608名村民。今年2月,由贛州市水利局在頭塘村實施的安全飲水工程正式完工。一擰開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流到家中,村民從此告別了雨天喝渾水的歷史!耙院蟊┯晏,再也不用擔心自家井里的水渾濁喝不了!53歲的村民謝良富樂呵呵地說。
“自從2016年贛州市水利局到該村實施水利精準扶貧以來,除了自來水,村里今年硬化了9個條村道,約4千米長,建設了6個水利設施項目,累計投資近400萬元。水渠建成、修復后,村里的農田灌溉和苗木種植不再是問題!闭f起村里這一年的變化,頭塘村黨支部書記謝連萬如數(shù)家珍。
因為水的滋潤,村里變得有生機。山上樹木蔥蘢,山下菜地翠綠,村道全面硬化,自來水通到家,這是記者在頭塘村的所見。而此前頭塘村因為引水渠年久失修,導致農田無法耕種,更談不上搞養(yǎng)殖了,村里很多年輕人不得不外出務工謀生,留下妻兒老小苦守家中。36歲的謝建和就是其中的一員。2016年,水利部門投資將頭塘村水渠建好,當“嘩嘩”的水流重新奔向村里1353畝耕地的田間地頭,謝建和又回村里。如今的他已種下水稻十幾畝,養(yǎng)鴨數(shù)百只,家庭年純收入達3萬元。
“解決了水的問題,便突破了頭塘村村民生產發(fā)展和收入提高的瓶頸!敝x連萬說。隨著水利扶貧項目的建成并投入使用,改善農田灌溉條件促增收,增強了群眾脫貧內驅力。頭塘村的變化只是全市水利扶貧的一個縮影。與頭塘村一樣,贛州市很多鎮(zhèn)村都存在水利基礎設施薄弱、扶貧成本高、難度大的問題,是扶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近年來,贛州市水利局積極制定了水利扶貧規(guī)劃,科學謀劃水利扶貧項目,逐步探索出了一條以水利優(yōu)勢為依托,以水利項目扶持為支撐的水利扶貧之路。
今后,贛州市水利局將加大對村級水利基礎設施的投入,建設一大批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和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力爭全市每家每戶都能有水用、吃好水。
來源:中國水利網(wǎng)站 2017年4月14日